丁德秭名老中医学术特点

一、重经典,重渊源

众所周知,中医必须学有渊源。向中华文化要精粹,向中医典籍要精华。丁老早年就非常重视现今仍然重视对中医经典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读,基本上不参加普通娱乐活动。而时常研读经典则是他的快乐之源。常读常新,常读常乐,不知者不能理解。只有在与传统文化(中医经典也是传统文化)的神智交流中,他才能享受、放松,忘却疲劳、烦恼,身心愉悦的时刻。要求学生对经典读句要熟读和背诵。

除了中医典籍,对中华文化的诸子百家中的孔、孟、释、老著作嗜爱有加,特别对其中研究天地、人身之奥非常重视。

二、重临床,重实效。

医者的服务对象是病人。如何真正地能解除患者的痛苦,那才是所有语言、诊疗活动的最终验证。我们的学习、科研教学、论文等等都不能偏离这一总目标。他采集病人资料时,注重写实病案,有时虽然鄙俚不华,但里面所藏的才是患者表达的真实内容,如果“儒化”一下,文采熠熠,看者舒适,读者上口,但可能与患者所表述真实内容相距甚远,影响医案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难以证后总结出真正的内容来。

三、勤求博采,治病治人。

中医的古籍汗牛充栋,他时常感叹早年看大本黄纸木刻本,资料有限,求之甚难。藏家唯恐损坏不可复购。多秘不示人,或示而不能多看,强记就成了必有之功。如今传媒发达,资料丰富,直接有益于医、间接有益于医的资料多采纷呈。象宗教、气功、养生、心理、诗词、书法、画作等。只要利用得当,均可改善人们的健康指数。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有益于聚集正能量。早日实现中国梦、世界梦。西医与中医一样。研究和服务的对象都是病人,岁然发源于不同的文化根基。自然有他们的优势差异,但是我们要看到,优中有不足,劣中有特长。中医对西医不要一概排斥,一概接受,也不要用西医来“规范”中医。某系统只适宜于该系统内的应用,“易之则两踬”。但为中医者,应该懂得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解剖、检查参数等,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早年丁老专门针对西医进行过较为系统的学习,他常说“现代的中医不是唐代、宋代的中医,也要与时俱进。中医治病的特色是辨证论治,特点是治病治人,不是只见病不见人。所谓治病治人,治的是这个人身上的病,治这个病实际上是治这个人。人的健康才是治病的最终目的。所以注意对病的治疗就是注意致病之固。真正的治病求本,治病愈本,这第二个”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人,也是身体、心理、心灵的完整和和谐。

四、纯素生活,自身验证。

生活是一个人在生存过程中的生存实践,其中特别重要的是饮食。人类从野蛮到文明是一个必定的发展方向,人类饮食的改编,也有一个必定的发展方向。即由杂食性到纯素性。纯素的概念就是吃千万种植物类,而不把动物的尸体放入我们口中和胃肠之中。它的好处有如下:

①人类由原生态发展到高度工业化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是现实。人类知道保护自己,而力尤未逮,动物哪能保护自己免遭污染呢?为动物所用的兽用激素、抗生素、疫苗、瘦肉精类等化学添加剂,镇静剂、开胃药、抗寄生虫药和环境污染的化学物质(农药、防腐剂),膍毒(动物被杀时强烈恐惧、紧张、痛苦的意识活动而使其体液、细胞、乃至整个尸体所产生的毒化物),以及被杀的尸体腐败过程的“尸毒”,还有它们的病毒、细菌腐蚀等,真的是没有一块肉是干净的。这些污染物在动物的每一个细胞中,被杀的动物尸体每个细胞里的污染物怎么清洗掉呢?蔬菜水果是可清洗干净,而动物尸体则不能,我们吃它,就变得象猪或鸡一样被污染,次数多了,我们身体里的污染物富集得更多。丁老认为现在医院越做越大,病种越来越多,发病率越来越高,肿瘤及现代文明病、代谢紊乱病居高不下,虽经国家大量投入及医务界的共同努力,疾病仍然不降反升,最根本的原因是饮食的不正确。

大家回想一下,我国五十、六十年代,国民一年三节不一定能吃上三次肉,尽管粮食紧张,时有饥饿,虽劳动强度大而病人却很少,病种也很少。

吃素饮食绝对营养。猪身上的营养来源于猪饲料,鸡蛋鸡肉的营养来源于鸡饲料,牛肉牛奶的营养来源于牛饲料。而各种动物饲料都是植物性的,只要我们吃的东西比动物饲料好,我们就一定不缺它们身上的营养。且动物蛋白的酸性高,让我们变成酸性体质因而容易多病。

可以说世界上所有动物的营养都来源于植物。我们直接吃植物,又让我们保持弱碱性体质,可以洗干净再吃,免除了对动物性食物中毒物、污染物的富集效应,又免除了高酸性的来源,何乐而不为呢?

丁老自从有此认识之后,为了让此观点万无一失,故而坚持吃纯素30余年,他的身体、精力、体力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全天候上班,经常拖班,还经常周末加班。这足以证明素食生活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只要把素食吃全吃杂一点而已。

五、爱心与奉献是行医之魂。

    丁老每天的工作强度很大,但身体健康,精神焕发,当问到他的秘密时,他说:“第一吃全素,新鲜果蔬要多吃一些,素食种类全面一些。第二快乐工作。我们有机会忙是别人的需求,是正常佛菩萨对我们的奖赏。如果一个人只接受别人照顾,而不能为他人做些什么,我们会感觉怎样?我们的同胞,我们的同类,因为某些原因,失察失护而患上了疾病,不光是肉体上的痛苦,还有精神上的痛苦,还有家人的影响,是非常不幸的事。为医者,若能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因此而忙一点累一点,又有何关系呢?所以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工作和幽默的表述,受到远近患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