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义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头痛病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1.中医典籍有关头痛的认识

1.1头痛的诊断

历代典籍中,对头痛病因的论述颇为繁杂,但总的来说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类。在外感因素中,风邪导致头痛的论述在历代医家中得到了共同认可。风为阳邪,具有升发、向上之特征,故风邪致病,多侵袭人身之上部,即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黄帝内经》中亦记有:“新沐中风,则为首风”,对风邪所致头痛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论述。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述有“头面风者,是体虚,诸阳经脉为风所乘也”之说。《医宗金鉴》亦有“因风而痛,谓之头风,必眩晕”之言。故历代医家在论及风证头痛时大都以外风立论。风邪善动而不居,多兼夹他邪致病,寒、热、燥、湿等外感之邪皆可附风而侵袭人体;同时,外风亦可引动内风为病。

各代医家认为内伤因素亦可导致头痛的发生。如《黄帝内经》中提出肝气上逆导致头痛一说,肝主疏泄功能失常,肝阳亢于上,则气机上逆而致头痛。李杲提出饮食失宜、情志失常等是导致头痛发生的重要内伤因素,指出气虚、血虚等均可导致头痛的发生,其病机主要与肝、脾、肾等脏腑机能失调有关。明代作为中医学发展的繁盛时期,各医家对于头痛病因病机的论述也颇为丰富,其中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提出了因阳气虚衰,气血不能上行,髓海失充导致头痛发生的说法。龚廷贤有“风毒之气上攻,头痛头眩目晕……皮肤瘙痒,面上游风,状若虫行,及一切头风”的论述。王肯堂认为脑窍位居高处是风邪导致头痛的主要原因,并有“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的论述,认为饮食劳倦是造成瘀血头痛的因素。戴思恭有暴怒伤肝导致逆气上攻引起的头痛以及因虚引起的肾厥头痛之说;吴昆《医方考》亦述有“大寒中于风府,令人头痛”的说法;赵献可亦有火邪头痛的论述。《证治要诀类方》中尚有对痰饮阻滞中焦所引发头痛具体症状的描述,提出“痰作头痛,其人呕吐”的论述。

1.2头痛的治疗

汉代的张仲景提出了头痛当以分经论治,以六经为基础进行分经论治,在《伤寒论》中提到了: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之头痛,并且指出了腑气不通亦可以导致头痛,如:“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以承气汤通下泻热”。

金元之后,医家多头痛的论治大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势。李东垣将头痛分为了外感和内伤头痛,并在仲景的多其分经论治的基础上,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并创建了分经用药,在其《兰室秘藏·头痛门》中:“太阳头痛,恶风脉浮紧,川首、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经头痛,脉弦细,往来寒热,柴胡为主;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经头痛,……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阴头顶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对于内伤头痛则提出了:“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气虚头痛,人参、黄芪为主;气血俱虚者,调中益气汤加川芎、蔓荆子、细辛,其效如神。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痰厥头痛也。”并主张运用风药治疗头痛:“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其大体而言之也。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

金元四大家的另外一名滋阴派代表:朱丹溪亦在治疗头痛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对于头痛则强调痰火,并且提出了治疗头痛当用引经药,在其著作《丹溪心法·头痛》“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头痛者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其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如肥人头痛,是湿痰,宜半夏、苍术。如瘦人,是热,宜酒制黄芩、防风。如感冒头痛,宜防风、羌活、蒿本、白芷。如气虚头痛,宣黄芪酒洗、生地黄、南星、秘藏安神汤。如风热在上头痛,宜天麻、蔓荆子、川芎、酒制黄芩。如巅顶痛,宜蒿本、防风、柴胡”.

明代的张景岳对头痛的辨证论著亦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他在《景岳全书·头痛》:“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辩表里,盖暂病者,必因邪,病久者,必兼元气。”陈士铎治疗真头痛,用救脑汤(辛夷、白芍、细辛、当归、蔓荆子);对于风乘酒气而中之头痛,用救破汤(白芍、细辛、白芷);对于少年之时不慎酒色,又加气恼而得之头痛,用八味地黄汤去附子加川穹;若因于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之于少阳之经,遂致半边头痛,方用散偏汤(白芍、川芍、郁李仁、柴胡、白芥子、香附、甘草、白芷);对于遇春而头痛,是因为气弱,阳气不能随春气而上升于头,治疗应用升清固外汤(黄芪、人参、甘草、白术、陈皮、当归、白芍、柴胡、蔓荆子、川首、天花粉)。

清代的王清任提倡瘀血说,“头痛有外感,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有气虚必似痛不痛,用参芪可愈。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血府逐瘀汤)一剂而愈”。

2.近代中医药治疗头痛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头痛疗效显著,现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1中药治疗

2.2传统方加减 

郑双飞等[12]60例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比灵胶囊治疗,试验组应用中医辨证镇肝熄风汤口服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孙果香[132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00例口服小柴胡汤) 与对照组(100例,口服尼莫地平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0.0%(P<0.05),在头痛次数、头痛强度、头痛指数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陈玉琼[14]经性头痛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养血疏风汤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中成药治疗 

党延斌等[15]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给予口服温通头风胶囊(黄芪30 g,当归30 g,炮附片30 g,川芎18 g,枸杞子18 g,白术18 g,天麻18 g,茯苓18 g,蔓荆子18 g,炒酸枣仁18 g,藁本18 g,法半夏18 g,蜈蚣10条,炙全蝎18 g) 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谷维素片治疗,并对2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头痛强度、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0.05),且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采用温通头风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较好。汤小姣[16]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口服西比林,研究组则予以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主要成分有:三七、丹参、山楂、大蒜、银杏叶等中药)口服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后对2组的药效进行判定并对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3%,研究组为85.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针药结合治疗

李森柏[17]选患者按随机数字法把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接受芎芷驱风饮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芎芷驱风饮联合针灸方式进行治疗,比较组患者临床治疗状况。2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状况,从发作天数、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等方面来看,研究组均具有一定优势性,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杨青青[18]血祛风通络汤结合针灸为试验组,单纯针灸治疗为对照组,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各64例。对照组:针灸治疗,以局部取经、循经远取为治疗原则,即不同的疼痛部位选择对应的局部穴位,巅顶疼痛:四神聪、百会;枕部:天柱、风池、风府、玉枕;额部:头维、印堂、阳白、攒竹;颞部:太阳、外关、率谷、丝竹空;依据病情的不同选择对应的补泻手法。日1次,留针30min。试验组:活血祛风通络汤与针灸联合治疗,针灸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辅以祛风活血通络汤。基本方:当归、藁本、赤芍各15g,生地黄、葛根、白芍、桃仁、红花、川芎各12g,白芷9g,蝉蜕、细辛各6g,全蝎、甘草各3g,蜈蚣1条。结果:经活血祛风通络汤与针灸联合治疗的试验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活血祛风通络汤与针灸联合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2.2%)显著高于对照组(75.0%)。

2.5全国其它省市名老中医治疗头痛的研究现状

广东省龙川县名老中医邓锦生行医40余年,治疗头痛有独到的经验。根据头痛的部位,将经络辨证、脏腑辨证与四诊八纲辨证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邓老认为头痛不必拘泥于左右,应根据临床见证进行辨证。若风火循少阳经上攻头目,治以清肝潜阳为主,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若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治以滋水涵木、平肝潜阳为主,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其中兼有实热内结者,应辅以泻热;兼有血癖者,应辅以活血通络[19]。天津已故名老中医金梦贤,治疗头痛强调审病求因,辨证求本,选方用药,贵在精细。在治疗上金老主张以活血通络,镇痉止痛为治疗大法,并基于针通经络,药调五脏的观点,将针灸疗法和中药疗法并用,注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结合头痛现代病因特点,把握疾病本质,方药精炼,用药缜密,疗效显著[20]。陕西省已故名老中医梁毓华在治疗头痛处方用药中常以经方为主加以化裁,如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头痛、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阻滞头痛、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头痛、丹栀逍遥散治疗肝郁化火头痛、川芎茶调散治疗风寒头痛、羌活胜湿汤治疗寒湿头痛、加味温胆汤治疗痰浊上蒙头痛等[21]。北京名老中医彭玉山认为,肝脾肾功能失调在头痛发病中起着主要作用,其中以肝为主;痰在头痛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是头痛的重要致病因素。在临证时常从肝从痰论治头痛,形成了其独特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22]

3.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heritanceSupport System)(TCMISS)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开发的,自2011年研发上市后,经过研究团队的努力,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从V1.0、V2.0升级到V2.5,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得到运用TCMISS进行研究并发表的论文多达600余篇。主要集中于名老中医经验总结、医案医著整理、组方规律分析、新药处方关联分析、中药方剂统计等,还有部分用于数据库建立、配方分析等,对于中医药经验的传承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何兰娟[23]等利用此系统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泄泻的94首方剂,得出叶天士治疗泄泻以祛湿、补虚为主,用药味苦辛,性温平,体现了其“运脾化湿”的学术理念,叶氏治泄同样重视肝的作用,还可从肾论治,强调调理冲任督脉等奇脉。肖连宇[24]借助TCMISS,应用关联规则及卡方检验,分析比较叶天士和薛生白治疗湿热类温病的用药异同及各自特点,发现二者均喜用茯苓-陈皮-厚朴配伍,体现了“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苦燥之,以淡渗之”的治疗原则。阎小燕[25]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得出尹常健教授治疗肝硬化常用药物有鸡内金、豆蔻等21种中药,并总结出健脾化湿、活血利湿、软坚散结之法,提出健脾磨积治疗肝硬化的原则,注重阶段性用药的用药经验。

4.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头痛病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头痛是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症,是由于头部经脉不通或失养,引起清窍不利所致。头痛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发展过程中,它既是一种症状,又是一种疾病,如西医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偏头痛、高血压性头痛等,都属于此病症范畴。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病症,在我国18-65岁人口中,原发性头痛的发病率为23.8%[26,27],由于这些头痛病的特点绝大多数适宜非手术治疗,而西医西药治疗头痛的方法和效果,远不及中医的方法多、效果好。付义教授为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在治疗头痛方面,能熟练的运用中医中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颇佳。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付义教授治疗头痛的处方,采用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如复杂系统聚类等方法,对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及用药规则等进行系统分析,进而得到处方中的药物核心组合,及从中提炼的新处方,以此探讨付义教授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希望为临床治疗头痛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

4.1资料与方法

4.1.1处方收集

所有处方选取于2019年1月—的2020年7月就诊于九江市中医医院国医馆付义主任门诊的头痛患者,共120例。

4.1.2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头痛病的诊断标准[28];(2)符合2004年HI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II)原发性头痛(偏头痛)诊断标准[29];(3)处方信息完整,且未同时服用西药治疗的处方。

4.1.3排除标准

1)非头痛病处方;(2)疗效不确定的处方;(3)信息不完整的处方;(4)配合服用西药的处方。

4.1.4分析软件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 5)”,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

4.1.5处方录入与核对

将上述经过筛选后的头痛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 5)”,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录入完成以后,必须由双人对数据进行审核,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 5)”软件中“数据分析”模块中的“方剂分析”功能,进行用药规律挖掘[30,31]

4.2数据分析

4.2.1提取数据源

“中医疾病”项目中输入“头痛”,提取治疗头痛全部方剂。

4.2.2频次统计分析

从高到低,对头痛处方中每味中药出现的频次进行合理的排序,导出 “频次统计”结果。

4.2.3组方规律分析

从高到低对药物组合频次进行排序,可将“支持度个数”设为30 ,“置信度” 设为0. 6。

4.2.4新方分析

通过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如复杂系统聚类等,得出药物新处方及核心组合。

4.3结果

4.3.1药物频次统计分析

120 例头痛患者处方的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处方中中药使用共涉及98种,有22味中药使用频次在 5 次以上,川芎、细辛、天麻的使用频次排前3位(见表1)。

1  常用药物情况表

中药名称

频次

中药名称

频次

中药名称

频次

川芎

112

全蝎

47

柴胡

8

细辛

106

生地

44

枳壳

7

天麻

98

甘草

35

僵蚕

6

当归

87

丹参

33

蔓荆子

6

白芍

76

菊花

27

防风

5

白芷

69

桃仁

23

酸枣仁

5

赤芍

62

茯苓

19



羌活

54

红花

15



 

4.3.2基于关联规则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按照置信度≥75%,支持度≥10%的关联规则,对出现频次大于5的22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表2),得到12个2阶关联药对:细辛+川芎,天麻+川芎,生地+当归,羌活+川芎,红花+川芎,白芷+川芎,桃仁+川芎,生地+赤芍,桃仁+红花,桃仁+当归,防风+川芎,生地+赤芍。

2  常用药物的关联规则

前项

后项

支持度(%

置信度(%

前项

后项

支持度(%

置信度(%

细辛

川芎

32

95.23

桃仁

川芎

20

92.45

天麻

川芎

28

91.36

生地

川芎

18

96.56

生地

当归

26

85.16

桃仁

红花

14

94.72

羌活

川芎

24

90.63

桃仁

当归

14

88.93

红花

川芎

22

85

防风

川芎

14

93.56

白芷

川芎

20

80

生地

赤芍

12

87.51

4.3.3基于复杂系统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通过复杂系统聚类分析,演化出3~4味药物核心组合(见表3)。

3 基于复杂系统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

序号

核心组合

序号

核心组合

1

川芎-细辛-天麻

6

生地-赤芍-当归-川芎

2

川芎-细辛-白芷

7

川芎-桃仁-红花-当归

3

羌活-防风-白芷-细辛

8

川芎-羌活-细辛

4

桃仁-红花-细辛

9

川芎-天麻-防风

5

生地-当归-羌活

10

川芎-防风-当归

4.3.4基于复杂系统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运用无监督层次聚类算法对药物核心组合进行提取,得出4个新处方(见表4)。

4  基于复杂系统聚类治疗头痛的新方

序号

新方组合

1

川芎,细辛,天麻,当归

2

天麻,细辛,白芷,赤芍

3

羌活,防风,白芷,细辛,川芎

4

桃仁,红花,细辛,天麻

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付义教授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通过统计,提炼出付老常用药物为活血化瘀药(如川芎、当归、桃仁、红花、赤芍),祛风药(如防风、细辛、白芷、天麻),体现了付教授治疗头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治疗原则。本研究得到的常用药物组合有川芎-细辛、川芎-天麻、当归-生地、川芎-羌活、川芎-白芷等,这是付教授治疗头痛的常用药对。川芎-细辛、川芎-天麻、当归-生地、川芎-羌活、川芎-白芷具有活血祛风之效。

付老用的最多的药物为川芎,付老认为外感头痛中川芎以其辛散温通的特性,辛寒辛温、宣散外邪;舒展清阳,温通气机;行气活血,引药上行入脑窍,从而疼痛自止;内伤头痛者川芎入肝经补肝血,肝血荣则脑窍濡润,脉络充盈, 故头痛可止;瘀滞头痛者用川芎活血行气,通补兼顾,为血中之气药。行气活血, 化瘀通络, 通窍活血头痛自止。肝气郁结, 肝阳上亢头痛者, 川芎可作为佐使药,引药入肝经,载气上行脑窍以止痛。川芎、细辛是付老治疗头痛的常用组合,川芎性味辛温,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为治疗头痛要药。细辛性温,味辛,有小毒,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之效,可用于风寒之邪侵袭所致的头痛,两药相合,可增强其活血祛风、止痛通络之功。经过聚类分析,得到的常用药对组合有川芎细辛、川芎天麻、当归生地、川芎羌活、川芎白芷等。基于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方1由川芎、细辛、天麻、当归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之效,可用于瘀血、风阳上扰之头痛患者。方2包括天麻、细辛、白芷、赤芍,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之效。方3由羌活、防风、白芷、细辛、川芎组成,主要有祛风散寒除湿之功。方4含有桃仁、红花、细辛、天麻,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之效。纵观4个常用药物组合,体现了付老治疗头痛注重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之意。

5.典型案例

5.1外感头痛

患者李某,男,37岁。因“反复头痛20余年,再发半月余”,于 2020 年4月 就诊。患者诉从高中开始,经常出现头痛。稍有不适,即发头痛。此次发病于两周前,晚上外出吹风后出现发热、头痛,以巅顶胀痛、跳痛为主。经西医对症处理后热退,头痛仍在,以胀痛跳痛为主,严重是可有刺痛发作,1、2分钟缓解。既往史无特殊交代。查体:BP:110/7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而细。血常规正常,颈部血管彩超提示:右侧椎动脉阻力指数增高。头颅CT未见异常。付老诊断:外感头痛,外感风寒。治以祛风止痛、舒经活血通络。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处方:川芎 20g,薄荷6g,荆芥 15g,羌活15g,防风20g,白芷 15g,细辛6g,甘草5g,全蝎3g,僵蚕10g,颗粒剂,5 剂,绿茶水冲服,日 1 剂,二分服。五日后复诊,疼痛完全缓解。

付老按语:此患者为久病头痛,复感风寒诱发。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以疏风止痛的川芎茶调散为基本方,加用全蝎、僵蚕为虫类药物,通络之效、活血解痉止痛。川芎香窜力,在君药。其上可至巅顶,下能达涌泉,外可御皮毛,旁温达四肢;在方中起祛风行气,活血止痛之

某某,男,32岁,因发热头痛伴呕吐3天,20205月就诊。就诊时见发带住头部发热微恶寒,体温 38. 8 ℃ ,口渴饮凉水,纳差,大便三日未解,小便黄量少。查体: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血压145/90mmHg,体重102公斤心率110次/分,率齐,腹型肥胖,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付老诊断外感头痛 风热症。予以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 20 g,白芷 10 g,石膏30 g,菊花 15g,藁本 12 g,羌活12 g,柴胡15 g,黄芩 6g,大黄10g 1剂,水煎二分服。服药患者解大便6热势渐退,体温未超过38 ℃,头胀痛缓解,当仍觉头目胀痛。第二日复诊,中药守方,去大黄,加蔓荆子15g,石膏减量为20g  5,日一剂,二分服。1周后患者复诊,服药3剂后热退,头痛明显缓解。

付老按语:此患者风热外袭,上扰清空所致。治疗以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与白芷、石膏共为君药,疏风清热、清利头目、通达止痛之效

5.2内伤头痛

张某某,女,50 岁。20206月因“反复头痛 10余年,加重1”就诊。:头痛,以空痛为主,纳可,难以入睡寐差,心绪不宁,易烦躁,二便调。月经量多,经期延长,量前多后少,色暗红舌淡暗红,苔薄白,脉细。付老诊断:内伤头痛 心脾气血两虚。予四物汤加归脾汤合方如下: 熟地 15 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黄芪30g,白术15g,当归10g,茯神15g 远志15g 龙眼肉15g 酸枣仁30g党参10g 木香6g炙甘草6g 七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一周后复诊,诉头痛减轻。

付老按语:此患者为更年期女性素体心脾不足脾不统血失于固摄,故见经期延长;经期延长,失血过多,导致血虚后期工作劳累,失于调养,气血更清窍因此失于濡养,顾见头痛。治疗以四物汤归脾汤治之。川芎方中为使药:川芎温辛散引药上行头目,配白芍则升而不致上升太过,伤害头目,亦不致迫血妄行;川芎配当归养血活血、去瘀生新并举,活血补血、通络止痛共奏。

患者李某某,女,23岁,2020年3月初诊。因反复头痛1 年余就诊。患者近1年来,因考研压力大,情绪烦躁,反复出现头痛,发作时头胀而眩,严重时疼痛欲裂。头痛发作时伴见胸闷气憋,呼吸困难,恶心欲吐,严重时发生呕吐一次。大便结,小便黄,月经延期约2月一行,色淡暗。舌质淡暗,苔白,脉弦数。付老诊断:内伤头痛,辨证:气机郁滞,治疗以理气解郁、养血活血、化瘀通络为法,方以越鞠丸加减:香附12 g,川芎6 g,栀子 10g,苍术6 g,神曲10 g,当归10g,白芍10g,细辛3g,天麻10g,大黄8g 7剂,每日1 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嘱:放松心情、暂缓学习,避免精神压力等刺激。一周后复诊,诉头痛未发作。

付老按语:本案患者为青年女性,因各种压力,引发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致脏腑气血疏泄失调 ,气郁则血瘀 ,不通则痛。治疗重在行气解郁,养血活血,化瘀通络。方越鞠丸加减川芎在方中为使,起活血行气,解郁止痛之功效。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可助君药香附行气之功,强化了越鞠丸治疗本病以行气为主的思路;川芎当归、白芍起养血活血之功效;川芎天麻、白芍合用平肝柔肝、活血化瘀、解痉挛止痛。

患者余某某,男53岁。自诉脑外伤后反复头痛2年余,头部剧烈疼痛重则如轻则如刺约每周发作1-2次。遇劳累、烦躁时加重手足麻木。纳食可,夜尚可。舌质紫暗,舌面可见3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脉沉弦。付老诊断:内伤头痛辨证瘀血头痛。治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20g,红花15g、川芎30g,赤芍20g、当归15g,生地15g,柴胡15g,甘草10g,枳壳15g,桔梗10g,牛膝10g 7剂 日一剂,二分服7日后复诊诉头痛明显好转,近期未发。

付老按语:本案患者瘀血头痛,治疗既要活血瘀,还有理气止痛。以血府逐瘀汤川芎在方中佐使药,起到行气活血之效,与桔梗一起载上行入头痛,药到方能除。

付老认为头痛的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病机可归纳为风、、痰、、瘀5点;治疗要抓住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个要点,实者通,虚者补益。外感头痛多因风邪杂寒、热、湿邪侵袭经络,风邪入侵必上犯巅顶, 故发头痛。川芎在此用其辛散温通特性,寒辛温、宣散外邪;舒展清阳,温通气机;行气活血,引药上行入脑窍,从而疼痛自止。内伤头痛又有虚和瘀之分。气血亏虚, 不能荣养脑窍而见头痛者,当以补血养荣为主。川芎入肝经补肝血,肝血荣则脑窍濡润脉络充盈, 故头痛可止;瘀滞头痛多因肝经瘀滞, 致使脑窍脉络痹阻, 血流不畅, 清阳被遏, 脑失所养, 而致头痛。川芎擅长活血行气,能通能补,为血中之气药。行气活血, 化瘀通络, 通窍活血头痛自止肝气郁结, 肝阳上亢头痛, 川芎可作为佐使药,引药入肝经,载上行脑窍止痛

古代有头痛不川芎”的说法,明代李杲对川芎“上行头角,助元阳之气而止痛;下行血海,养新生之血以调经”的评价川芎主要功效为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为血中之气药。付老使用川芎用量在3-30g不等:川芎起君、臣,用量10-30g;初发风寒头痛,重用川芎祛风散寒、通窍止痛为君药,用量10-20g均可,配伍荆芥、防风、羌活、藁本、细辛、白芷增强疏风散寒之效果;风热头痛加用薄荷、栀子、黄连、石膏性、菊花以纠其温性;慢性头痛,遇风者,川芎可加大剂量20-30g,佐以当归、薄荷、茶叶兼制其升散燥烈之性。内伤头痛属不通则痛者,痰浊瘀血、气气滞、愈者,用川芎破瘀行气,通痹开郁、疏通脑络、载药上行头目巅顶用量20-30g,川芎应大量应用,并加用全蝎、僵蚕、水蛭、蜈蚣、地龙等虫类药物,增强通络功效。内伤头痛属气虚血虚者用川芎疏通气血,引药而达病所,以缓解疼痛,用量宜轻3-10g即可

很多研究表明[32,33,34]川芎中的药效成分主要包括苯酞类、有机酚酸类和生物碱类等化合物。川芎通过抑制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 保护内皮功能,抑制泡沫细胞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改善血管舒缩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调控细胞死亡等多靶标、多通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从而缓解头痛症状[35]

我们总结付义教授治疗头痛辨证方法、有效方剂、常用药物,既要传承老中医专家的临床诊断和用药经验,也是对真实世界治疗头痛有效的中医药进行理论和药理研究明确其中作用机理推动名老中医经验总结和中药方剂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S].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14-215489528776934

[2] 陈海勇.童瑶;试论张仲景运用细辛的规律[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512-14.

[3] 梁学清,李丹丹;细辛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29(4)318-320.

[4] 宋娜丽,照日格图,却翎,等.细辛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4:50-52.

[5] 韩俊艳,孙川力,纪明山.中药细辛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9):4650.

[6]刘永芳,王水华,陈帮明,.152 IgA 肾病中医体质类型与临床特征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8):11-13.

[7]唐余燕,贺海东,徐旭东.micro-RNA 调控低糖基化IgA1 形成在IgA 肾病中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19(3):270-272.

[8]陆佳鑫,吴艳萍,石君华.黄芪治疗IgA 肾病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 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19(8):63-64.

[9]王宇.基于临床病理特征、中医证候的IgA 肾病预后因素研究及中医药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10]刘永芳,王水花,陈帮明,.152 IgA 肾病中医体质类型与肾脏病理特征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15-17.

[11]刘永芳,陈帮明,王金象,.240 IgA 肾病中医体质类型与本虚证的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53):52-54.

[12]郑双飞. 镇肝熄风汤治疗神经性头痛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16):2373-2374.

[13]孙果香.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8):58-59.

[14]陈玉琼. 养血疏风汤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132018):108.

[15]党延斌,梁锋,张文军. 温通头风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2[J].临床研究,2010237):38-39.

[16]汤小姣.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176-177.

[17]李森柏. 芎芷驱风饮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J].中医中药,20171711):138-139.

[18]杨青青. 活血祛风通络汤结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28例疗效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37.

[19]杜同仿. 邓锦生老中医治疗头痛经验简介[J].新中医,1996106):32-33.

[20]林强. 金梦贤老中医治疗头痛临床经验[J].光明中医,2016318):1080-1081.

[21]梁君昭. 梁毓华老中医治疗头痛经验[J].中医药通报,2013126):23-24.

[22]董致郅,谢春荣,彭玉山. 彭玉山老中医治疗头痛的学术经验总结[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2016147):796-797.

[23]何兰娟,朱向东.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临证指南医案》治疗泄泻方剂组方规律[J].中国中药杂志,2016(12)2344-2349.

[24]肖连宇,黎又乐,刘倩,等. 叶天士和薛生白治疗湿热性温病用药异同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01)11-13.

[25]阎小燕,安勇,邵建珍.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尹常健教授治疗肝硬化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2015(20)225-230.

[26]于生元.头痛诊治要点概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6):493-494.

[27]龙振钊,李巧薇,李少梅等.1880例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病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120-122.

[2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569.

[29]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headache disorders,cranial neuralgias, and facial pain[J].Second Edition. Cephalalnia, 2004,24(Suppl 1):1.

[30]伊万里.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分析浦家祚名老中医治疗紧张型头痛用药经验[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31]吴润生,朱思平,朱江. 基于数据挖掘的名老中医治疗头痛用药规律分析[J].海南医学,201829(3):420-422

[32] 蒋德菊,夏荃,罗艺.川芎含药血清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 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0):20-22.

[33]张伟.复方川芎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57-58.

[34]刘秀梅,张述伟,李燕.川芎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的系统药理学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382-2387.

[35]田晋帆,吕树铮,宋现涛.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川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2018,13(12):1894-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