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诊疗方案

(一)定义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二)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1997)。

患者有长期饮酒或近期过量饮酒史,以乏力、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蜘蛛痣、肝掌等体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1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⑴ 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g/d。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乙醇量换算公式: g=饮酒量(m1)×乙醇含量(% )×0.8。

   ⑵ 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⑶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缺糖转铁蛋白(CDT)等指标升高。其中AST/ALT>2、GGT升高、MCV升高为酒精性肝病的特点。

⑷ 肝脏超声显像或CT检查有典型脂肪肝表现。

⑸ 排除嗜肝病毒现症感染以及药物、中毒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符合第⑴、⑵、 ⑶项和第⑸项或第⑴、⑵、⑷项和第⑸项可诊断酒精性肝病;仅符合第⑴、⑵项和第⑸项可疑诊酒精性肝病。

(三)、中医辨证论治: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湿浊内阻,脾失健运;湿或从热化,或从寒化,或兼见肝郁、血瘀;病久可见肝阴受损。

1.肝郁脾虚证

主证:胁肋胀痛,心情抑郁不舒,乏力,纳差,脘腹痞闷,便溏,舌淡红,苔薄,脉弦细或沉细。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化湿

推荐方药:柴苓汤《景岳全书》加减。 白术,茯苓,泽泻,柴胡,猪苓,薏米,白蔻,冬瓜仁,枳椇子,甘草等。

2.痰湿内阻证

主证:胁肋隐痛,脘腹痞闷,口粘纳差,困倦乏力,头晕恶心,便溏不爽,形体肥胖,舌淡红胖大,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健脾利湿  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二陈汤合三仁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白术,薏米  厚朴,白蔻,海蛤粉,冬瓜仁,枳椇子,甘草等。

3.湿热内蕴证

主证:脘腹痞闷,胁肋胀痛,恶心欲吐,便秘或秽而不爽,困倦乏力,小便黄,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 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合三仁汤加减。黄连,炒枳实,云苓,陈皮,半夏,薏米,白蔻,海蛤粉,赤芍,竹茹,茵陈,败酱草,冬瓜仁,枳椇子,甘草等。

辨证选用中成药

1)双虎清肝颗粒:适用于湿热内蕴证湿热并重者。

2)茵栀黄颗粒: 适用于湿热内蕴证热重于湿者。

4.痰瘀互结证

主证:胁肋刺痛,乏力,纳差口粘,脘腹痞闷,胁下痞块,便溏不爽,舌胖大瘀紫,苔白腻,脉细涩。

治法:健脾化痰  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二陈汤合大瓜蒌散《杂病源流犀烛》、酒积丸《医学纲目》加减。木香,枳实,砂仁,杏仁,黄连,陈皮,半夏,茯苓,枳椇子,薏米,苍术,白蔻,瓜蒌,红花,冬瓜仁,甘草等。

5.肝肾不足证

主证:胁肋隐痛, 胁下痞块,腰膝酸软,目涩,头晕耳鸣,失眠,午后潮热,盗汗,男子遗精或女子月经不调,舌质紫暗,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化瘀软坚

推荐方药:一贯煎合膈下逐淤汤加减。当归,生地,沙参,麦冬,桃仁,丹皮,赤芍,泽兰,红花,浙贝,冬瓜仁,炒山药,薏米,枳椇子,甘草等。

6. 瘀血内结证

主证:胁肋胀痛,胁下痞块渐大,按之较韧,饮食减少,体倦乏力,面暗无华,女子或见经闭不行,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弦滑或细涩。

治法:健脾化  软坚散结

推荐方药:水红花子汤合三仁汤加减。水红花子,黄芪,泽兰,内金   郁金,丹参,川牛膝,马鞭草,炒山药,浙贝,白蔻,海蛤粉,冬瓜仁,苡米,甘草。

(四)西医治疗:

1、戒酒为最有效的治疗,为终身治疗。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合理选用降脂及护肝药物。

(五)其他疗法

1)中医针灸疗法:采用辨证选择穴位。

2)解酒养肝饮:枳椇子、茯苓、薏米、冬瓜仁、生山楂按1:1:1进行配伍,沸水冲泡10分钟后,频服,以茶代饮。

3)中药保留灌肠

治法:健脾护肠,化瘀解毒。

适用于合并内毒素血症者。

推荐药物:生大黄  黄芩  白及,紫草  儿茶,茯苓,薏米,赤芍

方法:治疗前应向病人详细说明实施该治疗的目的及必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灌肠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清洗肛周,取侧卧位,适当垫高臀部(10cm左右)。调节药液滴速为50滴/分钟左右,保留灌肠。

(六)护理调摄

1.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最重要的措施,戒酒过程中应注意防治戒断综合征。

2.应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纠正营养不良。饮食宜清淡,宜食新鲜蔬菜、豆类、粗粮,忌食辛辣、油腻、甘甜之品。

3.避免剧烈体育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4.药膳饮食调治:如茵陈粥(茵陈、粳米各60 g);赤小豆苡米粥(赤小豆、薏苡仁各50 g熬成粥),有健脾利湿,解毒之功。

5.心理护理教育: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

基本痊愈:乏力、胁痛、腹胀、胁下痞块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

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乏力、胁痛、腹胀、胁下痞块等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

积分减少≥70%;

有效:乏力、胁痛、腹胀、胁下痞块等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

积分减少≥30%;

无效:乏力、胁痛、腹胀、胁下痞块等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2.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评价标准

①肝功能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AST、ALT、GGT、MCV恢复正常,停药3个月无反跳。

显效:AST、ALT、GGT、MCV降低80%,停药3个月反跳<50%。

有效:AST、ALT、GGT、MCV降低50%,停药3个月反跳<80%。

无效:AST、ALT、GGT、MCV无变化。

②血脂、血糖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恢复正常,

停药3个月无反跳。

显效: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80%,停药3个月反跳<50%。

有效: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50%,停药3个月反跳<80%。

无效: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变化。

③腹部B超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肝脏回声正常,肝内管状结构清晰。

显效:B超脂肪肝图像减轻2度。

有效:B超脂肪肝图像减轻1度。

无效:B超图像较前无明显改善。

④ 肝脾CT值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1。

显效: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改善2度。

有效: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改善1度。

无效: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无变化。

(二)评价方法

1.中医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采用《中医四诊资料分级量化表》,采用尼莫地平法

积分减少(%)=(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实验室指标评价采用检测肝功能变化的方法进行评价,影像学指标评价采用腹部B超或(和)CT检查肝脾前后CT值变化情况的方法进行评价。

六、护理

1、护理评估

(1)皮肤、巩膜、二便的颜色。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肝肾不足证、瘀血内结证。

2、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①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②发病期间宜卧床休息。

③做好口腔护理。

④皮肤瘙痒者,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体温、血压、舌脉、二便以及有无呕吐、腹胀、腹水、神昏等情况。

②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病情有变化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神昏不能口服时遵医嘱鼻饲给药或保留灌肠。

(4)饮食护理

①严格戒酒。

②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宜,忌食肥腻、辛辣、烟酒之品。

(5)情志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解除忧虑,积极配合治疗。

(6)临证(症)施护

3、健康指导

(1)注意饮食清洁、有节,慎起居,适劳逸,防过劳。

(2)保持心情舒畅。

(3)禁止吸烟、饮酒,注意保暖,防止感染

(4)保持大便通畅,定期门诊复查。